9月12日上午9:30至12:00,由四川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指导,四川大学“e心致学”辅导员工作室与电子信息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心晴“e”站联合主办的辅导员沙龙,在望江校区基础教学楼A504顺利开展。本次沙龙特邀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舒跃育教授主讲,主题为“从‘空心’到‘充盈’:运用心理传记解锁大学生的幸福罗盘”,活动由何惠老师主持,70余名师生参与沙龙。

图一:舒跃育教授主题分享
活动伊始,何惠老师向师生们介绍了舒跃育教授,介绍此次沙的目的主旨以及沙龙主题。
“心理学不该是实验室里冰冷的变量分析,而要关注‘有温度的人’——就像大家喜欢‘聊八卦’,本质上也是在探寻人的故事与内心世界。”舒跃育教授以这样一句接地气的话语开启分享,瞬间活跃了现场气氛。他结合自身研究经历,生动阐释了心理传记在理解个体精神世界中的价值,让在场辅导员对这一专业方法有了更通俗的认知。

图二:舒跃育教授作分享,师生认真倾听
谈及当下大学生,舒教授指出,如今学生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富足,但精神状态却呈现出低欲望、玻璃心、高自尊等特点,部分学生还带有强烈的个人中心倾向,家庭和学校仿佛成了“保姆”。甚至有学生对恋爱都缺乏动机。
随后,舒教授围绕备受教育界关注的“空心病”现象展开深入剖析。为让分析更具现实感,他现场随机邀请一位同学展示朋友圈,通过解读前十条动态,结合传播心理学原理指出:社交媒体在便捷沟通的同时,也常因信息筛选偏差传递负面情绪,加剧部分学生的心理焦虑。他特别强调,“空心病并非无病呻吟,而是价值观缺陷引发的心理障碍”。为印证观点,舒教授现场发起小调查,结果显示:对自己高考成绩满意的师生不足三分之一,多数人仍处于对现状的迷茫与不满中,这一数据让在场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困境。

图三:舒跃育教授与学生互动
在探索幸福感来源环节,活动采用手机在线互动的方式,让在场师生在手机上选择自己认为的幸福感来源,选项涵盖精神富足、真挚友谊、健康、内心平和、更高职位、更多利益、面子等。互动结果实时呈现,进一步引发大家对幸福本质的思考与讨论。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如何突破精神困境、找寻内在力量,舒教授分享了励志人物陈州的故事。陈州没有双腿,却凭借双手攀登五岳,还成为了一名励志演讲家。舒教授以陈州为例,结合幸福感来源互动结果,传递出这样的信念:即使面临艰难处境,只要依靠精神富足、真挚友谊等内在力量,也能突破困境、实现人生价值,为在场师生带来深刻启发。
活动尾声,何惠老师总结。她对舒跃育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诚挚感谢,并指出:这场沙龙不仅让大家读懂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更提供了“用心理传记挖掘学生内在动力”的新方法,希望全体辅导员能把激发学生的理想目标、克服困难的勇气毅力、找寻学生的内心动力运用到后续工作中,助力更多学生从“空心”走向“充盈”。

图四:舒跃育教授与参会师生合影留念
离场时,不少师生表示,这场沙龙既有数据支撑,又有案例故事,通过师生参与互动,实时呈现课堂效果,课堂形式和内容丰富新颖,值得学习。未来也将把交流心得转化为具体行动,持续助力学校一流人才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