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四川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指导,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e心致学”辅导员工作室、电子心晴“e”站协办,何惠老师、何阳老师、姜焰老师带领,全校20余位老师参加的四川大学“励学力行”辅导员沙龙——生涯团体辅导,自三月二十日开展以来,目前已经举行四期。回顾这几周的难忘片段,大家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一起合作共同完成团体任务,每一次沙龙都十分有意义。

第一周沙龙主题是邀请老师们通过实践的方式了解团体辅导如何开展工作,主要目标是破冰以及建立相关规范。团体组织者为每个老师准备精致的名牌,通过“心脏病”游戏帮助老师们熟悉彼此,活跃气氛,帮助成员互相认识。
通过“大手印”活动,团体中每个成员在大白纸上画出自己的手掌,所有手掌形成一个有意义的图案,并在手掌上写下自己愿意为团体遵循的规范,最终形成团体规范。老师们在宣誓中感受到团体是自己亲自建立起来,并表示尽可能遵守团体的规范。


第二周是团体发展转换阶段,为了加强成员对彼此的认识,尽快促成团体成熟,团体设计“生涯盾牌”,成员在介绍自己时加深了对自己的觉察和对同伴的理解,“布幕猜人”的游戏,将队伍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进行叫名字速度比拼,在幕布拉下来时,最快喊出对面名字的人获胜。

有趣的活动使大家更加团结,轮流介绍自己的生涯梦想又为增加这个团体的凝聚力出了一份力。说到感性的地方,有的老师泪洒当场,其他老师适时送上拥抱,十分暖心。
经过了前面两周的熟悉,团体沙龙来到第三周——团体凝聚阶段。凝聚力是团体的生命力,一个有效的团体,凝聚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信任是促成凝聚力的形成的重要方式,这个阶段准备了“信任倒”的游戏,团体分别用“双人信任倒”、“三人信任倒”、“风中柳”、“太空舱”等信任游戏,促使老师们觉察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讨论“为什么信任这么难”增强了凝聚力的形成。

同时,团体研读团体凝聚力的材料,对如何提升团体凝聚力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理论上理解团体凝聚力的要素。

第四周理解团体的工作阶段,一个有效的团体,必须高效完成团体任务,团体第一次采用目标制,促使团体成员凝心聚力,为了实现目标献计献策,最终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团体活动是“大圈绕小圈”,通过每一次活动后大家对活动环节的总结建议,成员们不断优化工作细节,经过六次的磨合,终于从32秒到18秒完成了任务。

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前四周的沙龙结束了。每一次活动后的总结是团体的必要环节,活动后充分的讨论总结,发掘活动本身的心理意义,为团体辅导赋予了生命力。加快团体凝聚力的形成。团体能在带领者的组织下,自组织完成团体工作,老师们对团体的发展历程也更加了解,不少老师在每次沙龙后会在工作中去运用,从而促成团体快速成长,促进老师们对团体辅导的信心增强。期待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还可以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帮助团体更快的成长,帮助老师们更好的运用团体辅导提高工作效率。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心晴“e”站二级心理辅导站来稿
2025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