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上午10:00,第82期EI论坛在基础教学楼C102室举办。本次论坛的报告题目为“KIT Activities on Plasma Chemistry Using High Power Microwave Plasmas”。该报告主要介绍微波在等离子体激发与维持的优势、微波等离子体化学分析及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KIT)在微波等离子体CO2资源化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本次论坛的主讲人为Guido Link博士。他是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脉冲功率与微波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高功率微波与毫米波材料加工团队负责人。其长期从事微波等离子体性质分析与应用、材料加工、系统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在常压等离子体放电机理与微波能应用方向具有深厚造诣。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累计发表SCI论文134篇,曾担任《AMPERE Newsletter》学术期刊编辑(2017-2021)。

Guido Link博士首先对KIT及其研究团队进行了简短介绍。随后,其聚焦等离子体化学在碳中和背景下的战略价值,通过介绍其220W同轴常压等离子炬、6kW表面波等离子炬等实验装置在CO2转化方面的研究,展示了脉冲微波与水冷喷嘴协同淬灭技术对CO₂转化效率的提升成果,并从等离子体化学反应方面探究了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接着,他从工业级应用视角提出中长期目标:优化反应器设计参数,推动实验室验证的高效等离子体转化技术向规模化碳捕集与资源化场景落地,为低碳能源转化提供可拓展的技术路径。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向Guido Link博士关于等离子体化学在CO₂活化领域的研究进展等问题展开提问,Guido Link博士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听完Guido Link研究员关于高功率微波等离子体化学的学术报告,大家深刻认识到微波技术在等离子体激发与调控中的独特优势,以及其在CO2转化中的巨大应用前景。。KIT团队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展示了微波对等离子体化学过程的高效调控能力,这也为半导体制造、增材制造等产业提供了新思路。报告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微波等离子体物理机制的理解,更启发了跨学科技术融合的探索方向。德国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研模式以及KIT在技术创新链条中的引领作用,为我国高校的科研转化提供了宝贵借鉴。期待未来能在微波能应用领域开展更多国际合作与学术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