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机器拥有昆虫般的广角视觉?如何用单个像素“看”清复杂世界?2025年7月11日上午,合肥工业大学马孟超副教授应张启灿教授和王亚军研究员的邀请,做客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为全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人造仿生复眼与计算成像”的前沿学术报告。
马教授的报告开篇聚焦于仿生复眼技术,从昆虫复眼的精巧结构讲起,详细介绍了如何将这一自然界的智慧结晶与神经探测技术相融合,成功研发出性能更优的仿生复眼相机,为机器视觉赋予更优的广角和动态感知能力。此外,马教授对比了传统成像与单像素成像的原理差异,突显了后者在特定场景下的独特优势。他生动展示了该技术的一系列突破性应用:从实现穿透浑浊水体的清晰成像,到利用平面镜反射实现全景单像素物体检测;从开发偏折单像素镜面成像系统以解读镜面信息,到捕捉物体更精细光学特性的单像素偏振成像。同时,马教授团队成功将单像素技术与复眼结构结合,实现了计算超分辨率成像复眼。此外,报告还涵盖针对旋转物体的特殊成像方案、在噪声环境中抗干扰单像素边缘检测、景深拓展单像素成像等方法,充分展现了单像素成像技术的强大潜力和应用广度。
在结构光投影三维测量部分,马教授重点分享了团队在提升测量效率和精度方面的关键技术,如五步复合相移光栅法、自对齐技术以及无相位去卷积快速二值方法。最后,马教授展望逆光成像技术。他提出了从被动“规避”强光干扰的传统思路,转向主动“攻克”这一难题的研究策略,为未来成像技术描绘了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图景。

整场报告内容丰富、逻辑清晰,兼具前沿性与启发性。报告极大地激发了在座师生的研究兴趣和思考。在互动环节,师生们反响热烈,争相就穿透浑浊介质的成像难点、单像素成像在特定场景的应用潜力、以及逆光成像的技术路线等前沿问题与马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提问环节气氛热烈,师生们就技术细节、应用前景及未来挑战与马教授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